書 名:回不到的過去
作 者:姚正安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上市時間:2017年3月
ISBN:978-7-5594-0059-8
定 價:28.00元
啼早如春
--散文隨筆集《回不去的過去》后記
姚正安
丙申臘月一日,與幾好友相聚于省城,席間,偶遇省畫院一位畫家。彼此互通姓名籍貫,竟是老鄉(xiāng)。又談及年齡屬相,男人之間沒有那種多禁忌,投機者往往無話不談,無所不及。對方知道我屬雞,大喜,說,您長我一輪,明年是我倆的本命年(又稱屬相年),并主動提出,為我畫一只梅雞圖。我當然非常高興。
我曾觀賞陳大羽先生的梅雞圖,構(gòu)圖甚簡,一叢梅花下一只健壯的公雞,題“酣歌黎明大地春”。陳公時年八十又八。
回家一想,如果一幅畫中光溜溜的一只公雞,似乎太單調(diào)了,還應該寫點什么?
中國畫自宋代以降,一直注重是詩(文)、書、畫、印一體,這是中國畫的特質(zhì)。也就是說,一幅畫除了落款,還有一首詩,或者一段文字,以表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引導觀者領會作品的意境,激起共鳴。鄭板橋于《竹石》畫中題詩一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又在《客舍新晴》上題寫一段文字: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葉上,日在梢頭,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媕娿紙運筆,又是一格,其實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變相,莫可端倪,其天機流露,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獨畫云乎哉?
《竹石》上的一首詩,其意是非常明了的?!犊蜕嵝虑纭飞系念}字用意就不那么簡單,是鄭板橋的創(chuàng)作體會,非三言兩語能夠道明。
外行人說內(nèi)行話,難免露餡,就此打住。
有人會說:畫面上題什么,是詩是文,理應由畫家考慮,你操哪門子閑心。是的,題什么,抑或一字不題,畫家自有謀劃,但我想請畫家表達我的想法。
丁酉年,我步入六十周歲,退休之年。按照年齡段劃分,這個年齡應該是老年。
人生如四季。老年人沒有了春季的燕歌鶯舞,沒有了夏季的熱烈奔放,也沒有了秋季的滿滿收獲,余下的似乎只有寒風冰雪敗枝殘葉。故而,一些人一旦進入老年,便無精打彩,唉聲嘆氣,縮手縮腳,儼然冰雪里的企鵝。還有一些老年人,以為一輩子苦下來了,應該歇息,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做不了,大有等待末日來臨之勢。
是的,老年相較于少年、青年、壯年,弱勢很多,比如記憶衰退,精力不濟,收入減少,但也不是一點優(yōu)勢沒有,比如時間寬裕了,空間廣闊了,限制更少了。只要“不逾矩”,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地方都可以跑,什么活動都可以玩。
問題是老年人不能自暴自棄,自怨自艾,要有小目標,小行動,還要追求小成果。老年人不可能演繹春之夢、夏之歌、秋之戲,但也能自編自導自演一首屬于自己的心曲。
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先生93歲出版隨筆集《我們仨》、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百歲之后,仍然讀書寫作不止。文字學家周有光先生104歲出版《朝聞道集》,集名來自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聞知大道,即使晚上死去都沒有遺憾”。其對真理的追求自不遜于年青人。鬼才黃永玉,九十多歲了,整天叼個煙斗,或駕車或作文或繪畫,瘋瘋癲癲,有滋有味地活著。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正應了一句話:“青春是一種能力,與年齡無關(guān)”。
普通人當然不能與大家們相比,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希望,亦有普通人可做的事兒。家父今年九十二歲,仍然種著二三分地的菜園,翻地、栽植、除草、治蟲、收獲,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從不怠惰。他把年齡淡化在黑土綠葉間,而把快樂充實填進深深的年輪里。
想到這里,我請畫家在梅雞圖上題上“不畏秋冬寒 啼早如春時”。
一只雄雞從它發(fā)出第一聲啼叫始,不管艷陽高照,還是風雨如晦,不管春日煦煦,還是朔風凜凜,每天必準時把一個嶄新的拂曉送給每個夢中人,也許第二天它會被主人宰殺,也許第三天它會老去。
誰也無法決定生老病死,但每個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態(tài)、觀念和作為。
雪萊說過:希望會使你年輕,因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我愿做一只啼早如春的公雞。
雞年將至,謹以此文與同齡人共勉。
權(quán)且作為即將付梓的文集《回不去的過去》后記。
2017年1月23日于寓中
2017年8月23日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