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先:王成章的非虛構(gòu)文本

2015年09月11日 10時55分 

  

  印象中,王成章送過我兩本書:《抗日山》、《國家責任》。都是大書。真正意義上的大書。不光是捧在手里沉甸甸的,而且讓我切切實實感受著歷史的沉重。 

  按照當下時髦的說法,兩本書都可以稱作為非虛構(gòu)文本。其實,非虛構(gòu)文本,就是以寫實為第一要義的報告文學、傳記文學。不過,前者聽起來更“學術(shù)”一點,更玄乎一點。如此而已。 

  王成章,說話輕聲細氣,一開口就是禮貌用語,是個儒雅秀氣的白面書生。他的詩,他的散文,看上去都說得上文如其人。偏偏這兩本大書如兩顆炸彈,讓我猝不及防,不得不改變了對這個小白臉的看法。 

  《抗日山》給我的第一感覺:八面來風,大氣磅礴,大有席卷之勢。那些人,那些事,王成章辛辛苦苦尋尋覓覓十一年。都與抗日山有關(guān),卻往往活動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而且是戰(zhàn)爭。怎么寫?怎么把一大堆的東鱗西爪,變成一部龐雜浩繁而又井然有序的文學作品? 

  《國家責任》寫一個群體,而這一個群體的代表人物只有一個:張國良。但是,沒有壯士斷腕,沒有兵臨城下,沒有生離死別,沒有泣血悲歌。而線性歷程長達三十年。這又該怎么寫? 

  王成章看起來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比如中國繪畫,特別是山水畫。為什么可以平遠,可以高遠,也可以深遠?為什么再遼遠闊大的空間,都可以盡收囊中,讓人一目了然?那是因為中國畫早就找到了與西方繪畫完全不同的視角:散點透視。王成章在靈感勃發(fā)之際,毫不猶豫拿起這個祖?zhèn)骼?。好!正是這個傳家寶,成就了他的《抗日山》,令南北東西各不同的人和事,在散點透視的大格局中,左右逢源,縱橫捭闔,呈現(xiàn)出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的萬千氣象。 

  而《國家責任》則完全不同。他主人公的單一性,決定了只能用焦點透視,只能濃墨重彩,加上中國式的工筆淡彩。而且是全方位多側(cè)面。必要時還需在中國和世界的大格局中進行360度全景航拍。只有如此這般,才能把人的歷史和歷史中的人,立體地、多維度地、活靈活現(xiàn)地、有血有肉地凸現(xiàn)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版圖之上,成為與眾不同獨一無二不可復(fù)制的“這一個”。那便是來自生活的典型,來自時代的典型,來自中國夢的典型,來自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典型。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對太史公司馬遷的點贊。 

  王成章,這是不是已然成為你今后為之奮斗的目標和方向? 

  謝謝你對連云港報告文學的貢獻。那貢獻,使你可以高屋建瓴,站在中國非虛構(gòu)文本的制高點上,興味盎然地展望大千世界,走上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天地。為此,我也要為你點贊!同時,我也將懷有更多更大的期許。 

  可以嗎?成章! 

  2015 9 8蒼梧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江蘇作家網(wǎng) 【打印文章】 【發(fā)表評論】

主辦單位: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蘇ICP備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