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記憶 | 童心溫潤,清夢悠揚:金曾豪

(2025-03-18 11:19) 6007916

  編者按

  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卷中,江蘇文學無疑是其中最為華彩的篇章之一。一代代江蘇作家辛勤耕耘,留下了無數(shù)名篇佳作,為中國文學的繁榮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2017年以來,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著手收集、整理江蘇老一代作家的資料和創(chuàng)作成果,留存老作家的影像資料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這項工作,既是為了給江蘇文學留下一份寶貴的歷史資料,也是一次文學精神和文學傳統(tǒng)的回溯之旅。在此,我們開設“文壇記憶”欄目,陸續(xù)推出憶明珠、范伯群、海笑、楊苡、梅汝愷等江蘇老一輩作家的采訪視頻,共同回憶老作家們走過的文學歷程。

  本期視頻播出的是著名作家金曾豪先生。

江蘇老作家影像——金曾豪

  

  金曾豪,筆名田家玉,江蘇常熟人,一級作家,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作為著名常熟籍作家,金曾豪以其純澈靈性的兒童小說和清俊秀麗的散文作品在文學界享有盛譽。自197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他在近半個世紀里出版專著40多部,著有作品500余萬字,并有《金曾豪文集》和《金曾豪少兒文集》行世。作品曾四次榮獲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多次獲全國、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國家圖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陳伯兒童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等重要獎項。

  江南是金曾豪文學夢的起點。1946年,金曾豪出生在常熟練塘的一個中醫(yī)世家,溫雅的家風和秀美的風物培養(yǎng)了他淳樸敦厚的內心和敏感而獨特的洞察力。爛漫天成的小伙伴、蕩蕩悠悠的小船小槳、遙遠而美妙的童話傳說、韻味濃郁的鄉(xiāng)音民謠……金曾豪的童年記憶,無不透露出一種“江南水鄉(xiāng)的藍調底色”,這也成為貫穿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重要元素。

  金曾豪中學時代就開始寫作,然而十年動亂橫亙一擊,“大學夢”碎,但他仍然堅持練筆,并于1974年在《新華日報》副刊發(fā)表了處女作《石榴花開》。

  金曾豪的文學之路是從成人文學起步,之后逐漸轉向兒童文學。十年浩劫后,他觀察到社會上一些青少年的狀態(tài)令人擔憂,帶著“讓孩子們感受愛,感受美,幫助他們構建較為完美的人格”的愿望,金曾豪寫下了取材自他童年生活的《蘆花公公》《踏雪》,之后又推出了個人首部兒童文學集《小巷木屐聲》,并自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中國兒童文學評論專家、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曾說,“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兒童文學藝術版圖上,少年小說是一個實績最為顯著的存在;而在各領風騷的少年小說作家群中,江蘇的金曾豪則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名字。”

  在金曾豪的“小男子漢”系列中,各個少年都呈現(xiàn)出豐富的性格特點,這之中有單純可愛、善待朋友的阿芒,智勇雙全的阿亮,抗日小英雄金端陽,也有人格遭到摧殘、心理陰暗的阿木……金曾豪的作品不忽視生活的真善美,也從不排斥社會的假惡丑,他以“小舅舅”的視角和孩子們交往,用激情鏗鏘的作品堅定地提倡自強不息的小男子漢氣概,塑造的少年世界充盈著成長的張力。

  在兒童文學領域,金曾豪一方面善于為當代少年塑像,另一方面又以特色鮮明的動物小說向孩子們展示美妙神奇的大自然,兩副筆墨,駕馭自如。金曾豪把自己的動物小說稱為“大自然系列”,他希望動物小說“不是童話,不是寓言,不是故事,不是紀實文學”,他更多地站在動物的立場,用“大自然視角”的直覺來指引,為生命原始的本真而詠嘆。

  從八十年代末至今,金曾豪的創(chuàng)作精品迭出、好評不斷,江南味道、青春氣息、傳奇色彩都在他的文字中得到獨特的展現(xiàn)。

  更難能可貴的是,金曾豪并不專屬于兒童文學,他創(chuàng)作的江南散文系列也尤為動人,2003年推出的《藍調江南》就是他帶領讀者零距離接觸江南小鎮(zhèn)的一部作品。文中用孩童的視角,重新梳理了江南小鎮(zhèn)往昔細碎的日常,折射出一種純粹且真實的老派的歲月靜好。

  除兒童文學寫作,金曾豪還“跨界”戲劇和曲藝領域多年,執(zhí)筆作品曾摘得中國評彈藝術節(jié)最高獎——優(yōu)秀作品獎,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他笑稱兒童文學只是“業(yè)余愛好”,寫戲才是“本職工作”,而工作與愛好能夠相輔相成,是他身為一個作者,感到最幸福的事。

  金曾豪的一生,就像他筆下的少年和江南,從容、有趣、豐實、悠長。在這位稱得上著作等身的兒童文學家眼中,文學應該是人類的一種優(yōu)美的素質,是一個人優(yōu)雅的情調,而他身為作家的初心,就是用文學的“突出的力量”,使人高尚,使人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