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世界青年文學選刊)2023年6月刊

(2023-07-06 09:36) 5987168

  // 內容簡介 //

  本期《青春》(世界青年文學選刊)雜志重點推薦以下幾篇作品:默音和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訪談《小說家作為職業(yè)》、角田光代的小說《搖滾媽媽》、王安憶的小說《妙妙》、石黑直美的小說《心病》等?!肚啻骸罚ㄊ澜缜嗄晡膶W選刊)以“矚目世界青年寫作,推動全民文學閱讀”為定位,做讀者“愿意放到書架上”的選刊,內容涵蓋國內外重要文學獎作家青年時期代表作品、全球當下青年作家作品精選、世界青年文學資訊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青年在文學領域的能量與可能。

 

  ?《青春》(世界青年文學選刊)2023年6月刊目錄?

  01 卷首語 

  妙妙今年五十三了    何平

  02 世界青年作家

  搖滾媽媽    [日本]角田光代  譯 / 伏怡琳

  小說家作為職業(yè)    角田光代  默音

  03 “她有一片赤誠要獻出”

  妙妙    王安憶

  我的太太變成了鼠婦    朱婧

  春之鹽    張?zhí)煲?/p>

  鳥蛋藍    淡豹

  失蹤    [加拿大]黛博拉·威利斯  譯 / 楊靖

  “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張莉

  04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某處走”

  心病    [英]石黑直美  譯 / 姚平  張北

  沒有寄的信    王占黑

  正義派    [日本]志賀直哉  譯 / 吳菲

  此魂安處是吾國 

 ?。巯ED]尤金妮婭·特利安塔菲婁  譯 / 羅妍莉

  城市漫游者的困境    金理

  05 “憑著一個詞的力量,我重新開始我的生活”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    胡安焉

  小店記    沈書枝

  鐮倉雨日    默音

  史瓦西奇點  [智利]本哈明·拉巴圖特  譯 / 施杰

  豆瓣文學  無限可能    鄧安慶

  06 “春天的邀請,萬物都答應”

  竹峰寺——鑰匙和碑的故事    陳春成

  在文學中體驗自由與責任    丁兆梅

  07 “停留在文學下方” 

  到北海去(節(jié)選)    林崢

  08 世界青年文學資訊

  中外青年作家書目推薦

  精彩文摘

  《妙妙今年五十三了》

  何平(選自《卷首語》欄目)

  雖然,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王安憶已經開始上海往事的寫作,但她成為“寫上海的人”進入到公眾視野,要到幾年后的《長恨歌》。

  1991年,浦東開發(fā)也還沒有全面展開。這一年第2期的《上海文學》發(fā)表了王安憶的短篇小說《妙妙》。妙妙生于1970年。1986年,16歲的妙妙在鄉(xiāng)政府招待所做服務員。16歲的妙妙野心很大。“她從心底里就瞧不起頭鋪這地方,也瞧不起縣城,省城這樣的地方,或還能將就將就,她只崇拜中國的三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然而事實上她連縣城也僅僅去了一回,還是在她不記事的時候。”省城、北京、上海、廣州(從什么時候,這三個城市被縮略為“北上廣”,代表了中國都市的最前沿?),妙妙“看見”的省城和北上廣,這些頭鋪的外面世界,是通過“電影電視”,還有“報紙雜志”。小說一直到最后,妙妙都沒有去到和看見這些外面世界。但外面世界還是無可阻擋地來到妙妙的世界。三個男人,北京電影廠“十八線的小演員”、妙妙的“上了省重點大學的同學孫團”和縣里計劃生育工作小組專門負責男性節(jié)育問題的何志華,北京、省城、縣城,他們正好逆著妙妙野心的方向?!睹蠲睢?,不是城市的蠱惑與誘惑,也不是妙妙的上升與墮落的時事和傳奇。省城、北京、上海、廣州,省城,甚至縣城,在小說中都是“看不見的城市”。

  鎮(zhèn)上的郵遞員小發(fā)偷看了孫團給妙妙的信,小說有一個細節(jié)值得注意,小發(fā)獲得一個和妙妙獨處的機會,小說寫道,“他咬文嚼字, 出口成章, 像換了個人在說話似的, 他幾乎整段地引用孫團信中的句子”。妙妙的野心,她的呼喊與細語,唯一一次接收到的來自城市的回聲,是小發(fā)在她耳邊說的:“性,多么美好啊!”不同的是,“美好”在孫團給妙妙的信里是“美妙”。

  真是巧合。朱婧的《我的太太變成了鼠婦》,小說中的“太太”,她14歲的世紀初。小說寫:“回到世紀初那個小城十字路口的照相館,太太穿著海軍服,斜斜地戴著海軍帽的寫真照相被放大展示在櫥窗里,近旁是她親愛的友人。”按此推算,《我的太太變成了鼠婦》,小說里的太太差不多正生于1986年前后,正是《妙妙》小說結束之處,妙妙“繼續(xù)向前走”的時刻。經歷了中國城市化巨變最激烈的十幾年,《我的太太變成了鼠婦》中的太太從小城走到了大城市——“舒適美麗的家”,“永遠是馨香輕盈、游刃有余的太太”。但是“我的太太”的生命軌跡卻不是向著光亮奔赴,就像小說寫到的:“如果你看過一本名叫《地下100層》的書,那本書里,地下有一整層就屬于潮蟲。”小說的說者是“我”之“他”,被說的“她”,是一個失名者,一個被講述的人。“她”只有一個被用“我的”定義的通用名“太太”。這是今天許多女性的境況,被“他”講述、定義和確認屬權。和妙妙“看不見的城市”不同,《我的太太變成了鼠婦》是另一個變形記意義的城市地下100層故事,是另一個“看不見的城市”的故事。

  還是巧合。王安憶寫作和發(fā)表《妙妙》的20世紀90年代初,王占黑和石黑直美兩個比朱婧更年輕的小說家將要出生,將要來到這個世界。石黑直美的《心病》中,年輕人從都柏林到達更大的城市倫敦,成為一個失業(yè)者,一個有病的人。而王占黑的《沒有寄出的信》中,年輕人,一個城市看者,以“一孔之見”,從我的房間看隔壁房間,也從隔壁房間看我的房間。

  看不見的城市,是城市的心和城市人的心。網絡新媒體使得人人都是寫作者成為可能之后,類似胡安焉,無數的寫作者在各個社區(qū)和平臺靡集。于是,類似豆瓣社區(qū),正在成為我們時代個人寫作的集散地。到城市去,在城市,是角田光代《搖滾媽媽》的近史,她寫一個城市無著落者,一個只能回鄉(xiāng)待產的孕者。城市的傷心故事沒有在故鄉(xiāng)平復,反而打撈出故鄉(xiāng)更多的傷心往事。

  1991年的《妙妙》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但是,今天,我們讀更年輕的寫作者,或者更靠近今天的小說,儼然進入“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故事”無差別的文學時代。如果將角田光代、石黑直美等的小說,將小說的人和地稍作替換,她們的東京和倫敦故事,不也是我們的“北上廣”的故事嗎?也許,正是這個所謂的“世界文學”背景,個人化寫作有難度,也才更有意義。

  城市肯定不只賦予傷心故事。林崢的《到北海去》復原了20世紀初新城市和新青年的圖景,希望有可能打開今天時代的新城市文學。

  妙妙18歲的1988年,齊豫有一首歌,有一句:

  這里不是巴黎,東京或紐約。

  不是巴黎,東京或紐約的“這里”,我們的城市是什么樣子?妙妙今年五十三了。如果她還活著,她走到她野心所向的省城和北上廣了嗎?她還有她的野心,她的欲望、孤獨和夢想嗎?

  《妙妙》

  王安憶(節(jié)選自《“她有一片赤誠要獻出”》欄目)

  這個問題在這一天里,成為最主要的折磨妙妙的問題了。妙妙想:難道他們覺著被她撞見或不被她撞見,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嗎?難道連說明一下,解釋一下都不需要了嗎?妙妙又想:她這樣撞見了他們做這樣的事,卻也像沒事人一樣,會不會被他們看輕賤了呢?想到這里,她就覺得不該對他們那么好聲好氣,她應當看不起他們,蔑視他們,將他們當作下賤的人,這才可顯出她妙妙的尊嚴。對那女的,妙妙一下子拉不下臉,對那男的,妙妙忽然地矜持起來。當他喊妙妙要這要那時,妙妙總不作問答。如有小勉在邊上,她就根本裝沒聽見,如小勉不在,只有她一個人時,她總要拖延好一會兒,才不情愿地,極其冷淡地去替他做這做那。那男的大約是看出了點意思,卻并不認真,反覺著妙妙這樣很有趣似的。有時,明明小勉在旁邊,他卻非要對著妙妙要這要那。有時,妙妙躲在值班室里故意不作聲,他竟會走到服務臺里面去敲值班室的門。他還不知從哪里打聽來了妙妙的名字,“妙妙”“妙妙”地喊她,使她心里氣得要命。小勉就乘機躲滑,說:他是叫你,又不是叫我。妙妙沒辦法,就沒好氣地說:你要做什么?他不說他要做什么,反而說:為什么這樣不高興?我得罪你了嗎?要是我得罪你了,就向你說對不起,還不行嗎?這些普通的話由他那一口清脆悅耳的北京話說出來,有一股難以形容的好聽的味道。妙妙的心不覺柔和下來,可嘴上依然很厲害地說:你到底要做什么?他說:開門。妙妙就繃著臉,拖了丁零當啷的一大串鑰匙去給他開門。開了門,他就說:謝謝你,妙妙。妙妙脫口而出道:皮厚!這句話一出口,妙妙心里不由一跳,想:這不等于告訴他,自己知道了他們的事嗎?知道就知道,自己不理他就為了讓他知道,可是犯得上她妙妙臊他嗎?妙妙又憑什么臊他呢?他是妙妙的什么人嗎?妙妙自己把自己鬧了個大紅臉,覺得自己越想越不像話了。從此,看見那人就越加不自然了,不由得就要臉紅。那人叫她,她加倍地愛理不理,裝聾作啞,可是卻有些鬧氣似的。她越不理他,他就越偏偏要來招惹妙妙。有幾次,妙妙是真惱了,她想這人憑什么來招惹她,把她當什么人,他配嗎?想到這里,妙妙不由罵了起來:你干什么?沒臉沒皮的樣子!誰理你??!他聽了竟一點不惱,反而對站在一邊的小勉說:你看看,你看看,你們招待所管吃管住還管罵呀!小勉就笑倒了說:你們北京人都那么張油嘴嗎!他也笑。妙妙把一大串鑰匙往服務臺上哐啷地一拍,轉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