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作家網(wǎng)訊 4月21日下午,江蘇省作協(xié)在南京召開孫頻作品研討會。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作家出版社社長吳義勤,江蘇省作協(xié)主席范小青,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韓松林,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汪政等出席會議。省內(nèi)外近20位知名學者、評論家參與研討,汪政主持本次研討活動。
孫頻是近年來頗受矚目的80后作家,從2008年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迄今已發(fā)表中短篇小說兩百七十余萬字,出版有小說集《隱形的女人》《九渡》《三人成宴》《同體》《假面》《疼》《十八相送》《無相》《異香》《罌粟的咒》《自由故》《鹽》《疼》《松林夜宴圖》及長篇小說《繡樓里的女人》。其作品多次入選年度文學排行榜,曾獲趙樹理文學獎、第二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獎。中篇小說《醉長安》獲《小說月報》第十五屆百花獎,《乩身》獲第六屆花城文學獎,《我看過草葉葳蕤》獲第六屆紫金山文學獎。
孫頻現(xiàn)為江蘇省作協(xié)專業(yè)作家。在去年省作協(xié)推出的“文學蘇軍新方陣”中,她是最年輕的一位。
孫頻部分作品
吳義勤在講話中說,孫頻的創(chuàng)作個性非常獨特,她不是那種概念的、符號的、時尚的寫作,而是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某種程度上提供了我們這個時代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的標本。
韓松林說,2016年,孫頻由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從山西引進江蘇,她的到來給江蘇文學注入了更新鮮的血液。孫頻兩年來一如既往地勤奮創(chuàng)作,沒有辜負江蘇作協(xié)的殷切期望。她的作品不僅飽含青春氣息,還常有深刻、獨到的思考,因此在打動人心的同時,也往往引人深思。
范小青總結了她對孫頻作品的幾點感受。首先,跟同齡的作家比,孫頻的作品特別飽滿;其次,她有自己的特質(zhì),有獨有的、特別的東西,這一點非??少F;第三是搖擺性,包括孫頻,我們在寫作和生活中不停搖擺,又在搖擺中不斷向前。
個性鮮明的寫作者
孫頻獨樹一幟的寫作個性給閱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說評論》雜志社主編李國平評價“孫頻的創(chuàng)作有點和時代某種文學趣味、文學風尚、文學提倡格格不入”,她的小說“實際上打掉了我們的一些文學認知,喚起了我們的一些文學認知”。
在80后寫作群里,孫頻的討論熱度相對還不那么高?!端寄衔膶W選刊》副主編黃德海認為,“說孫頻被談論的少或者不那么熱,這里面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孫頻的特點過于鮮明,特點鮮明可能會使評論者失去動力。”
獨特的寫作鋒芒帶來了多維的闡釋空間。與會專家從現(xiàn)代小說、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主義、女權主義、身體政治學、底層敘事等不同向度分析和解讀孫頻的小說世界。中央黨校文史部副教授叢治辰評價她的小說,“哪怕在飽含溫情的時候,也能看到諷刺性,這種諷刺性是非常入骨三分的。”
社會問題的觀察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劉大先認為,孫頻的中短篇小說有一種宏闊的氣象,她的每部作品都試圖將大背景融入,可以說,她在80后寫作群里,是比較難得的大氣象寫作作家。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何平表示,“我讀孫頻的小說是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來觀察的”。孫頻關注與時代碰撞下的微茫個體,其在精神層面的探索呈現(xiàn)出一種綜合的傾向。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春林以小說中的身體敘事為切入點,認為“在身體呈現(xiàn)中,她把整個人生觀、世界觀,對社會政治整個思考都凝結其中”。南京大學文學院張光芒認為孫頻的底層敘事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將“底層的精神豐富性和主體豐富性重新架構起來了”。
但同時,孫頻對社會與人性的呈現(xiàn)又是殘酷而凜冽的,這在無形中設置了閱讀障礙,也引發(fā)了專家的不同意見。對此,金理提出“在注意兇狠的方向之外,有沒有可能以一種平靜的方式去寫哀痛”。
女性命運的探討者
孫頻被稱為當代張愛玲,對于這個比喻,張莉認為,“實際上她和張愛玲有區(qū)別,她的寫作,選擇了傳奇人物、傳說中的女性,但是又寫了傳奇女人的非傳奇命運。從《鹽》到《松林夜宴圖》,孫頻超越了她自己,進入了另外一個寫作的臺階,她越來越開拓、越來越深入。”
與張愛玲相同,孫頻對女性命運十分關注。但她對女性的書寫既奇崛古怪又入木三分,賀紹俊評價孫頻是一個“壞女權主義者”,孫頻的小說“經(jīng)常寫不受道德約束的女性,她并不認為這種行為本身能證明女性的解放。她更多關注的是如何理解和尊重她們。”但他同時提醒“在選擇女性視角時,要注意不要被這種視角所局限”,“要打開女性的燈,永遠地窮究下去”。
孫頻:江蘇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的堅強后盾
孫頻在聽取專家學者的發(fā)言后表示,無論自己在哪里,每當想起南京、想起江蘇作協(xié),心里都覺得是親切的、溫暖的,“覺得這里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的堅強后盾。”
她說,自己的10年寫作之路并不平坦,一直沒有寫出令自己更為滿意的作品,但是仍一直在努力,“老師們的意見及批評與指正讓我在孤獨的創(chuàng)作之路上能夠獲得一些前進的微光和力量,讓我在寫作的階段也能看到峰回路轉(zhuǎn)的另一重境地。我也期望能通過此次研討會獲得一個質(zhì)的進步,在今后擁有更為開拓的創(chuàng)作視野,寫出更好的文學作品。”(江蘇作家網(wǎng)綜合報道;圖片:丁鵬、俞麗云)
附:專家發(fā)言摘要詳見微信(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