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年夏季酷熱來臨,蟬聲呼喚著綠蔭,綠蔭則漲滿了家鄉(xiāng)止馬洼村。
你聽,那蟬聲綿綿不斷,細(xì)微時,氣若游絲,唯有生命與希望在掙扎,蛛絲般的韌性,如同盤旋在天空的小鳥自舞自歌,充滿了對夏日的驚喜。蟬鳴帶來了內(nèi)涵豐富的夏,你看江海平原上,麥浪像浩瀚的海洋,搖蕩著那些莊稼漢的歡笑,搖蕩著趕海人的希望,搖蕩著那些暑期追夢孩子的瘋狂。麥浪,在六月的陽光下,閃爍著無邊無際的金黃。不!閃爍著的是遍地豐收的遐想。
太陽可厲害著哪!它不許人們躺著在床上做夢。太陽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燒著大地,燃燒著夏天。而蟬兒們是太陽的號子,當(dāng)?shù)孛姹惶柕膹姽庹趄v成一片片灼燒的霧,這時蟬會在茂密的樹葉里,激起興致,在熱烈的氣氛中競技各自的歌喉,一時間響聲一片。如此小小的生靈,造成這樣的聲勢,似乎要籠罩夏天火熱的世界。我置身綠蔭下,心似乎融進(jìn)蟬聲的中央,倒也不覺得熱了,恍惚中覺得自己也蛻變成了一只蟬。誰說蟬聲聒噪?你聽,沒有蟬聲的夏日,是怎樣寂寞的世界呢?倘若夏天沒有蟬的叫聲,真不知將是什么一個黯然失色的夏。
麥?zhǔn)臻_始了,那些牛一樣的漢子,在田埂上肩扛著剛剛被收割機吐下來的麥袋,跑起來比風(fēng)還快,蟬聲起勁地做著啦啦隊,太陽把興奮搽在他們的臉上,流露著欣慰的小麥一樣的膚色。
誰能忘記那一片蟬聲呢?在太陽能把人烤焦的大伏天,看哪!村頭那棵飽經(jīng)滄桑的青條老柳,垂掛著多少殷勤。趕著路的,做夠了活兒的,來吧!到綠蔭里來,到柳絲中來,靜聽著蟬聲。蟬聲在枝頭,蟬的鳴叫讓我充滿了遐想,想起了兒時,度過的那一次次的酷熱季節(jié)。
那個時代,為了弟兄姐妹的長大成人,父親有時會偷偷瞞著生產(chǎn)隊隊長搞“資本主義”,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常常乘著黎明后的清涼,帶著一壺井水,腰掛大麥糝子飯的草包兒,匆匆地走在“下海”小捕的路上,母親會準(zhǔn)時站在家門口的草垛旁送行。望著穿著草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父親漸漸遠(yuǎn)去的背影,母親每次重復(fù)著一句話:“早點回來……”
父親就靠著這副鐵腳板,步行6~7個鐘頭才能到海灘上的“海上牧場”,當(dāng)岸上的蟬興致高昂地鳴叫時,他正在曬得冒火的海灘上,赤膊上陣——踩文蛤,渴了喝一口捎去的井水,餓了從草包里拿只飯團(tuán),等到潮汐漲上來的時候,等到月上樹梢頭,他才悄悄地伴著陣陣的蚊子隊伍回家……想想那個貧窮時代,想想吃盡辛苦的父親,再想想那些綠蔭底下聒噪的蟬,我恨不得用天羅地網(wǎng)罩住,讓它們永遠(yuǎn)永遠(yuǎn)不能夠在熱烈的世界里鳴叫。
誰能忘記那一片蟬聲呢?暑期,當(dāng)樹上的蟬叫得歡快時,周圍放假的孩子們,常常躲在生產(chǎn)隊倉庫后的蘆葦叢里嬉戲玩耍,目睹河中央一枝枝爭鮮斗艷的荷花,目睹一只只青蛙在荷葉上蹦來跳去,捉著討厭的蚊蟲,目睹蘆葦叢里翩翩起舞的蜻蜓、蝴蝶。有時候幾個小伙伴圍在一起,用貝殼在濕地里畫個米字格,玩著“行伍碼兒”的游戲,如果雙方見了輸贏,輸者會蠻不講理與贏者爭得面紅耳赤,在蟬的叫聲中突然脫掉衣服,冷不丁地跳進(jìn)清澈的河水里。這時大家不約而同地鉆進(jìn)了水里,那些爭得可無可有的道理和煩惱,一下子被清涼的河水沖刷成孩子們的陣陣笑聲。孩子們在河中游來游去打著水仗,偶爾一個猛子扎下去,還能捉到幾只黑乎乎的螃蟹,那種欣慰的心情,想起來別提多么高興呀!想想那個時候歡快的蟬聲,我巴不得與蟬共同彈奏一曲夏日浪漫曲。
誰能忘記那一片蟬聲呢?日到當(dāng)午,海子牛在海岸草地里反芻嚼沫,牧童坐在牛背上津津有味看著小人書上驚心動魄的畫面,從天而降一只野鴨站在牛角上似乎也聆聽著周圍此起彼伏的蟬鳴,那一片恬靜,一片安詳!可是,誰也無法說得出來,誰也無法繪畫出來,只有蟬,才會高踞枝頭吟唱著贊美綠蔭的詩章。
誰能忘記那一片蟬聲呢?當(dāng)小麥?zhǔn)崭钪?,田野上草垛就是孩子們的樂園,孩子們在草垛內(nèi)外追逐、打滾,采食甜甜的玉米稈。從城里回來的“文明”學(xué)生,也不妨裝模作樣地去尋詩吟唱,去騙那些天真的村上“傻冒”。熱了,累了,跑向近旁邊的瓜地,開始另一場戰(zhàn)爭,大伙呼嘯地走進(jìn)瓜園,蹲在綠蔭蔭的瓜棚底下,用手指彈了一個又一個滾圓的大西瓜,“熟了!熟了!都熟了!”把整個瓜地來了個大掃蕩,躲藏在麥稈垛里,各自享受瓜的甜美、清涼。一切都滿足了,才班師回家。沿著海堤上一片片綠蔭,一路追逐著蟬聲,而蟬聲,卻一路追逐著孩子們。
那一片片蟬聲,真美,真逗,真爽。
那一片片蟬聲是圖畫,那一片片蟬聲是音樂,那一片片蟬聲留駐了許多綠色的記憶,譜寫著無數(shù)優(yōu)美的曲魂。
那蟬聲也是我們生活的課本。
(二)
聽著蟬的歌唱,吮著泥土的芳香,快樂著痛苦著成長起來的我們,都喜愛那一片炎熱,以及炎熱背后的清涼,懂得蟬聲中瀟灑、低回、激越的情感,也學(xué)會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信仰著熱情奔放的人生。
黝黑的蟬猶如煤粒,發(fā)出聲音的耀眼光芒。這黑色的寶石,比什么都要璀璨,我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這個小小的精靈。
從小在止馬洼村長大的我,目睹過蟬蛻的過程,甚是悲壯。蟬的幼蟲全身繃緊,背上的皮逐漸裂開,蟬的頭部從殼中掙出,接著拔出前腿,蹬出后腳,打開褶皺的翅膀最后扯出尾端。外殼飄然落地時,一個全新的生命橫空出世,掙脫了一個舊我,重塑了一個新我,不僅要經(jīng)歷地穴內(nèi)的漫長幽閉、爬出洞穴后的風(fēng)吹雨打,更要經(jīng)受撕筋動骨的切膚之痛,摧肝裂肺的涅槃之苦,但蟬義無反顧,在虬曲的枝丫上騰躍、翻轉(zhuǎn)、倒懸、伸張,痛苦的蛻變的過程,竟被演繹成優(yōu)美的生命舞蹈。
蟬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要在黑暗中度過,只有幾周到一個月的時間能在陽光下歌唱。等它完成了繁衍下一代的任務(wù)之后,便會悄然死去。幼蟲要在地下過三年、五年、七年,甚至達(dá)十多年之久,并經(jīng)歷三四次蛻變。而它的歌唱并不是炫耀自己歌喉的表演,是雄蟬以這種方式求偶,目的還是為了生命和種族的延續(xù)。
這是力的詩,力的音樂,力的舞蹈,力的雕塑!詩人如艾青們看到了肯定也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唐朝詩人虞世南寫道:“垂矮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善于揚棄,才會有新生;飽嘗苦汁,才能暢飲快樂。小小的蟬,全身心投入歌唱,竟發(fā)出震耳欲聾和銷魂攝魄的鳴叫。也許只有超越自身的局限,才能有如此輝煌的生命絕唱。
(三)
現(xiàn)在我靜思著,滿腦子里似乎都是蟬在跳躍,撥動著我麻木的神經(jīng),心頭一片清涼。
我終于對蟬有了一個全新的認(rèn)識,蟬鳴不像蛙鳴叫得那樣短促激進(jìn),像聲音的鼓點,而是悠長、激越、執(zhí)著,好像長笛。夏季田園樂隊中,青蛙是鼓手,蟬則是管樂大師。
有一個謎語:不知時辰還早,光喊遲了遲了。它無意間提示了蟬鳴唱的謎底——自知遲暮,時不我待,應(yīng)該將心頭的熱血唱出,讓尖銳的叫聲使得午后瞌睡的人們難眠。蟬“知了知了”地唱著生命的徹悟,懨懨欲睡的人們,不明就理,才會莫名其妙地增添一種煩躁。
從小多病的我,更知道如何在生命中掙扎,為了尋找健康,我不得不從炎熱的夏季來到南通的狼山上,虔誠地?zé)惆莘?,看到滿山的綠波蕩漾,我的心扉被一種鏜鏜嗒嗒的鳴聲撞擊,蟬聲伴隨著寺廟的鐘聲,如醍醐灌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我的心境頓時從痛苦中變得平靜澹泊。
狼山上的蟬如同樂器,幾縷的蟬聲在檻外鳴奏著。閉了目靜靜地聽了他們忽高忽低,忽斷忽續(xù),此唱彼和,仿佛一個清純的樂陣,在那里奏著清幽的曲子,炎熱似乎減少了……已經(jīng)故去的文學(xué)巨匠巴金也寫過蟬:“它一揚一頓,甚至聲音長短都像含著節(jié)拍的。”它使人寬松、舒暢,造成一種閑適的氣氛。不同的人對蟬有著不同感受,但都是蟬鳴觸動他們的心弦,引起了情感的共鳴,思想的默契,聽蟬鳴反映出他的精神境界。
蟬是動物世界中的微不足道的生靈,但是它是動物世界最優(yōu)秀的搖滾歌手。它愛穿寬大的緇衣,愛披如翅飄揚的斗篷,愛戴一副流行式的墨鏡,它鼓突雙眼,目光睥睨,腆著肚子唱行無忌。但它又餐風(fēng)飲露,茹雨含塵,信行高潔,用聲音激發(fā)所有的生命潛能。它歌,它哭,它鼓,它呼,將心頭的壓抑和創(chuàng)痛淋漓盡致地宣泄出來,讓世界聽到霹靂、呼嘯,看到閃電、浪涌,聞到桂花的芳香,品嘗淚水的苦澀,觸摸痛苦和幸福的質(zhì)地。“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白居易的詩句原是描摹琵琶聲音,借用來形容蟬鳴,也貼切不過。在世俗的眼中,搖滾歌聲總有點乖戾;但如果聯(lián)系歌手的坎坷經(jīng)歷、內(nèi)心創(chuàng)傷和他們覺察到的生命固有的深沉憂傷,我們就不難理解。蟬久處黑暗之中,對聲音的偏執(zhí)和自戀,對炎熱的偏嗜,目空一切的個性,居高臨下的姿勢,以及對陽光的執(zhí)著,無不打上深刻的烙印。蟬以狂躁不安的叫聲,桀驁不馴的形象遺世獨立,它們的叛逆是一種形態(tài)熱愛的執(zhí)著。世界也因為有這樣另類的聲音而豐富多彩。
盛夏是蟬的節(jié)日,在這樣炎熱的日子里,它旁若無人地棲息在枝頭放聲歌唱,沉醉在不為我們所知的世界里,成了夏天自然聲音中的主角,它那不要命的歌唱,證明了它自己的生命方式。蟬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來了,又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走了。夏天結(jié)束了,我們感到秋天的寒意,想到加件衣服。但我們不會注意到蟬去了哪里,唯一留下的痕跡是它脫下了那件破舊衣服——那些粘在樹枝上的蟬蛻,我們把它取下來進(jìn)入中醫(yī)、中藥,疏散風(fēng)熱、利喉開音,明目退翳、息風(fēng)止痙。這個時候成年的蟬雖然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可是它的生命仍在延續(xù),又開始了另一種形式的“愛的奉獻(xiàn)”。
雖然我現(xiàn)在端坐在書桌前聆聽不到蟬鳴飄滿陋室,四周很安靜,外面的世界仿佛一只支棱起的大耳朵。我在稿紙上揮筆,也是在用心歌唱。所有生命都不能拒絕歌唱,無論歡樂還是痛苦,那蟬也不例外。
(四)
我想,蟬的一生,為了生命的尊嚴(yán),在黑暗中忍辱負(fù)重,經(jīng)歷痛苦的一次次蛻變,為的就是一個堅硬的軀殼鉆出地面,而鉆出地面后的歌唱又是為了繁衍生命,隨后死亡。生命的意義在蟬這里變得如此的簡單而直接。那么它生命的快樂呢?如果僅僅是為了生存而生存,蟬在黑暗中經(jīng)歷的漫長的等待又有什么意義呢?
我想,蟬這樣簡單而艱難地點綴生命的歷程,或許快樂的意義蘊含在表面上看來匪夷所思的過程之中,至于結(jié)果與過程相比倒顯得不太重要了。當(dāng)蟬默默地在地下黑暗中潛伏多年時,它無法預(yù)料是不是能見到陽光放聲歌唱的一天,生命的意外是隨時都會來到的。但它顯然把這種變數(shù)也看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因而,它坦然了。而與之相比,我們?nèi)祟愒趶垞P生命的過程中附加了太多有違自然本性的東西,我們有太多的欲望讓生命來承受,我們有太多的愛恨情仇讓生命來演繹,有些人甚至把追逐感官享受作為其生命的終極目標(biāo),于是,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總是不堪重負(fù)。我們變得越來越粗糙,把別的原本和我們一樣有尊嚴(yán)的生命輕描淡寫地忽略,我們中的一些人瘋狂地對地球進(jìn)行掠奪?,F(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蟬,看看它在黑暗中錘煉出來的軀殼和色彩,傾聽它張揚生命欲望的鳴叫。陽光照射在它看來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的眼睛上,想象著它簡單而艱難的生命意義,我們或許可以從中讀懂許多許多的東西。那么,我們會為所有生命的存在認(rèn)真地感動起來嗎?那就先聽聽家鄉(xiāng)夏日的蟬鳴如何?
作者簡介
高保國,江蘇省如東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省報告文學(xué)學(xué)會理事,《江蘇散文》副主編。有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文學(xué)》《中國作家》《文藝報》《中國報告文學(xué)》等刊物,榮獲全國、省、市文藝獎項,以及重大主題創(chuàng)作、“十四五”出版項目等近30次,曾入選第十五屆魯迅文學(xué)獎篇目,多件作品被選載于中宣部《高地》《最美奮斗者》,以及《小說選刊》《作家文摘》《中國精神在我心》等10余本教輔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