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紫金·《揚子江評論》獎”在南京頒獎

(2019-08-22 14:00) 5713684

       江蘇作家網訊  2019年8月21日,第三屆“紫金·《揚子江評論》獎”頒獎活動暨“70后作家與青年批評家對話論壇”在南京舉行。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汪興國,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鐘山》主編賈夢瑋,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揚子江評論》主編丁帆,獲獎作者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評論家、期刊主編、媒體記者等近5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頒獎儀式由賈夢瑋主持。
       《揚子江評論》獎是省委宣傳部設立的4個“紫金·江蘇文學期刊優(yōu)秀作品獎”之一,由省作協(xié)主辦,自2013年起,每兩年評選一次。本屆《揚子江評論》獎的評選范圍是2017—2018年度發(fā)表在《揚子江評論》上的作品,經過嚴格的初評、終評環(huán)節(jié),最終產生6篇獲獎作品。獲獎作者來自全國各地,既有著名作家余華,也有學界權威專家學者王堯、李建軍、吳義勤,又有新銳青年評論家王東東、岳雯;獲獎篇目包括作家創(chuàng)作談、作家作品論,彰顯了《揚子江評論》多元開放、兼收并蓄的辦刊品質。

汪興國
       汪興國在頒獎儀式上致辭,他說,今年是《揚子江評論》創(chuàng)刊第十三年,應當說還正當年少、意氣風發(fā)之時。希望《揚子江評論》繼續(xù)發(fā)揮專業(yè)影響力,引領文學批評潮流。要強化品牌意識,辦好《揚子江評論》年度文學排行榜、青年批評家論壇等經典品牌活動;要加大經典欄目和創(chuàng)新欄目的設置力度,催生更多優(yōu)質稿件,始終立于批評的前沿地帶;要積極關注江蘇文學批評的發(fā)展,大力扶持和培養(yǎng)青年批評家,為江蘇文學批評隊伍建設作出貢獻。省作協(xié)將進一步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加大對《揚子江評論》的支持力度,做強四大文學期刊陣地,催生更多精品力作,不斷提升江蘇文學的影響力。希望得到在座作家、評論家、期刊主編們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

賈夢瑋

丁帆
  
王彬彬
       丁帆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本屆《揚子江評論》獎評獎、獲獎情況,王彬彬宣讀授獎詞。汪興國、丁帆、吳俊、張燕玲、王雙龍、李國平、何平、傅元峰、楊青、韓春燕、陳漢萍等分別為獲獎者頒獎。
 
汪興國、丁帆為余華頒獎
 
吳俊、張燕玲為王堯頒獎

何平為吳義勤(岳雯代領)頒獎

李國平、王雙龍為李建軍頒獎

楊青、傅元峰為王東東頒獎

韓春燕、陳漢萍為岳雯頒獎

余華
       余華代表獲獎者發(fā)表感言,對這次獲獎感到十分光榮。他說,《我敘述中的障礙物》是面對熱愛文學的年輕群體創(chuàng)作的,“我面對的是一群寫作的年輕人,所以我告訴他們我當初所遭遇的寫作障礙。”

  頒獎結束后,舉行“70后作家與青年批評家對話論壇”。論壇分為三場,由3位70后作家弋舟、路內、李宏偉分別提出“小說何以分南北?”“內容提供者與小說家”“讓大象顯性:‘后人類’時代,小說何為”研討話題,同與會20位青年評論家展開深入交流。(文/俞麗云;圖/丁鵬、朱軍)

         獲獎名單  
       (按獲獎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   堯   《關于梁鴻的閱讀札記》,2018年第1期
       王東東   《詩歌宗教與文學政治——兩個鄭小瓊,或另一個》,2017年第1期
       李建軍   《有助于善,方成其美——論托爾斯泰的藝術理念與文學批評》,2018年第5-6期
       吳義勤   《照亮被遺忘的角落——讀張平長篇新作<重新生活>》,2018年第5期
       余   華   《我敘述中的障礙物》,2018年第1期
       岳   雯   《“那條漆黑的路走到了頭”——讀石一楓<借命而生>》,2018年第2期
 
       終評評委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   帆      南京大學資深教授
       王雙龍     《文藝爭鳴》主編
       楊   揚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何   平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陳漢萍     《新華文摘》編審
       黃發(fā)有      山東大學教授
       韓春燕     《當代作家評論》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