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霞WE TALK•繆斯”文學沙龍第三期如約而至,二十余位文學工作者和愛好者相約在線上會議間,在地方文史作家管秋惠的帶領下,暢談棲霞豐厚文化積淀與文史創(chuàng)作中的趣聞與逸事?;顒佑蓷紖^(qū)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盧云主持。
管秋惠用詼諧幽默的非遺傳承人的故事帶大家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歷程。他熱愛并不斷堅持對故鄉(xiāng)和家鄉(xiāng)文化遺產的探索,在不同階段都在持續(xù)創(chuàng)作關于家鄉(xiāng)文化的散文和小說,用文學作品與其他傳播形式推廣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的事跡。出版非遺專著《南京金箔》《南京金箔鍛制技藝》以及長篇小說《金陵恨》,并執(zhí)行主編地方文史書籍30余部,近十幾年的棲霞文史著作大多是他執(zhí)行主編的,他的作品充滿了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的責任感。
沙龍的參與者向管秋惠提出編書過程有哪些故事時,管秋惠提到了《南京·金箔大觀》中關于金箔畫的文史知識和故事。
其實我國的金箔畫形式很多,一種是在金箔上鏨刻圖案和紋飾,這種金箔畫商代就出現了;一種是用金箔做成的立體金箔畫,即將金箔按照圖案需要,進行剪折,立體地鑲嵌在畫框上,近似一種浮雕畫,這種金箔畫古已有之;再有一種,是將金箔裱貼在墻上拼接成作畫的紙張,以金箔作地子,直接在金箔上用油彩作畫,但能畫這種金箔畫的畫家也很少。二十世紀末,一種新型金箔畫問世,是采用印刷工藝,最常見的是將選好的圖樣掃描在計算機中,并將畫面設計、修飾成完整畫面,然后利用打印機等噴繪工具將畫面印在透明的護具膜上,再用溶膠將打印好的畫面與貼好金箔材料黏合塑封。
2019年管秋惠隨金箔博物館兩位館長去日本考察時,發(fā)現在金澤一金箔藝術館里,展陳了許多金箔畫。這種金箔畫就是將金箔制成泥金作為油畫顏料或國畫原料作的畫,有的畫上寥寥幾筆的金箔顏料,就凸顯了金色的輝煌。畫的售價也不低,標價數萬元一幅的不在少數。管秋惠拍攝了很多幅日本金箔畫,他覺得日本在金箔運用方面,做得還是很有成績的,而我們國內畫家在這方面還顯得守舊些。
回到南京后的一天,管秋惠制作一美篇,發(fā)在小區(qū)群里,介紹他們在日本考察的內容,特地向大家介紹了日本美術界推崇的金箔畫,還發(fā)了許多金箔畫的照片。不想,群里有位搞美術的畫家留了言,說他也創(chuàng)作金箔畫,而且全部售賣到日本去了。管秋惠聽了很吃驚,還有點心灰意冷,他想金澤那個展廳的金箔畫也許就有小區(qū)畫家的作品。我們?yōu)槭裁床荒軐⒆约旱慕鸩嬐茝V出去,尤其我們還在號稱世界金箔之都的南京!在美術藝術方面和裝飾領域,金箔明顯利用得還很不夠,畫展上也很少見到金箔畫,管秋惠很期待南京的藝術家和設計工作者們多關注一下金箔的運用。
沙龍后半場大家圍繞文史傳承開展了熱烈的討論。
區(qū)作協副主席劉躍清首先發(fā)言,高度肯定了管秋惠著作的價值,并論述了管秋惠老師所從事的文史工作的四個功能:存史、資政、團結和育人。他還強調創(chuàng)作中需要主動搜集掌握必要的歷史知識,在傳承過程中將歷史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放在重要位置。他鼓勵大家在寫作中融入更多傳統文化元素,以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
區(qū)作協主席王霞補充:創(chuàng)作需要深入采訪,但并不一定非要到特定地方進行深度體驗才能創(chuàng)作。她認為,每個人身在其中的現實生活,就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每個人獨特的生活經驗都是寶貴的創(chuàng)作素材。同樣,每個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應當是傳承文化的載體。她鼓勵大家在創(chuàng)作中挖掘自己獨特的文化記憶,將個人經歷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對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王霞還評價了幾位老師的寫作風格和內容,并分享了一些寫作技巧,即從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中挖掘創(chuàng)作素材,寫出屬于自己的真實生活片段。此外,她還強調了實現精神獨立和自主性的重要性,以及開放包容的文化自信。她倡議向管秋惠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將個人生活與興趣和努力相結合。
區(qū)作協副秘書長張智峰隨后評價道,管老師雖然平時在寫作上嚴謹,但為人和藹可親,經常毫不保留地分享寶貴的經驗。同時他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雖然棲霞區(qū)的文化歷史積淀豐厚,但是當前仍然面臨著危機:文史愛好者的數量有限、許多人無法堅持下去,傳承文化對于當代社會十分重要。
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傅長勝在發(fā)言中提到,管老師為人厚重謙和,散發(fā)著一種無形的吸引力。傳承文化需要厚重和謙和的品質。他認為傳承文化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夠吸引和感染人。
除了文學創(chuàng)作,棲霞還有一批深耕文化傳承的文化企業(yè)。南京玲瓏天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紅萍介紹以通過打造與運營動漫IP傳播城市文化,公司創(chuàng)作的《槑好棲霞》《槑好南京》等繪本中向青少年讀者們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棲霞區(qū)、南京市的人文與民風,同時也生動地講述了棲霞山、藏經樓和舍利塔等棲霞知名景點的文化故事。傳承文化是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土壤。只有深入了解和真心的熱愛,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深度和內涵的文學作品,同時想要傳承文化,作品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也很關鍵,玲瓏天文化在創(chuàng)辦這15年,一直在通過動漫這種泛娛樂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將動漫產業(yè)化,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加入到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行列中。
趙東英、徐延彬、劉蘇華等會員也積極發(fā)言,表達了自己對于管秋惠的尊敬及文史創(chuàng)作的喜愛。大家表示會繼續(xù)努力學習傳統文化和文史知識,向管秋惠學習努力做到結文化遺產之緣,撰鄉(xiāng)土地氣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