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青春是生命之泉的涌流,青年是文學發(fā)展的希望。江蘇作協(xié)歷來重視青年文學人才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通過組織培訓、學歷教育、文學評獎、青年論壇等多種方式,幫助青年作家、批評家成長成才。2019年起,先后啟動兩輪“名師帶徒”計劃,推出“文學蘇軍新力量”“江蘇青年批評拔尖人才”等人才梯隊,進一步建強文學蘇軍方陣。省作協(xié)下屬四大期刊同樣把青年文學人才培養(yǎng)列入辦刊重點:《鐘山》舉辦全國青年作家筆會并聯(lián)合《揚子江文學評論》舉行揚子江青年文學季,設(shè)立面向全國青年作家的“《鐘山》之星”文學獎;《雨花》堅持做好“綻放”“雨催花發(fā)”欄目,承辦“雨花寫作營”;《揚子江詩刊》設(shè)置“新星座”“早知潮有汛”欄目,每年評選揚子江年度青年詩人獎,推出江蘇十佳青年詩人,舉辦長三角新青年詩會等青年詩歌活動;《揚子江文學評論》推介優(yōu)秀青年學者的批評文章,連續(xù)七年組織揚子江青年批評家論壇,2023年起,深入高校文學院舉辦學術(shù)工作坊……江蘇作協(xié)多措并舉,囊括新鮮“青年面孔”,凝聚青年文學力量,展現(xiàn)文學薪火相傳的獨特魅力,見證一代青年作家、學者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
近期,江蘇文學以全新欄目“文學新火”,與四大文學期刊聯(lián)袂推介具有創(chuàng)作實力的青年作家、批評家。本期與《鐘山》雜志共同推出獲首屆“《鐘山》之星”文學獎的青年作家——大頭馬。
作家簡介
大頭馬,女,1989年生,安徽合肥人,南京市第三期“青春文學人才計劃”簽約作家。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謀殺電視機》《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九故事》等,《謀殺電視機》被改編為同名話劇2016年于人藝上演。曾獲第二屆豆瓣征文大賽虛構(gòu)組首獎、第四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大賽首獎、第十二屆澳門文學獎首獎、首屆“《鐘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獎、第七屆紫金山文學獎新人獎等獎項。作品散見《收獲》《小說選刊》《花城》《十月》等。
創(chuàng)作成果
大頭馬部分作品書影
獲獎情況
2015年
獲第二屆豆瓣征文大賽虛構(gòu)組首獎。
2019年
獲第四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大賽首獎,首屆“《鐘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獎,第十二屆澳門文學獎首獎。
2020年
獲第七屆紫金山文學獎新人獎。
2023年
入選第二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2022—2023),獲第八屆紫金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2024年
獲第五屆茅盾新人獎提名獎。
授獎詞
首屆“《鐘山》之星”文學獎年度青年佳作
大頭馬《賽洛西賓25》
大頭馬的小說奇崛、駁雜,在年輕寫作者中自成一路,其文學教養(yǎng)既純正,又先鋒性地融合了時尚文化、青年亞文化的諸種元素,葆有顯著的奇異思想和寫作自由的精神。大頭馬已經(jīng)意識到正在被格式化的危險,與《謀殺電視機》《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不同,《賽洛西賓25》不以“燒腦”“開腦洞”見長,在與時尚經(jīng)驗、前沿技術(shù)進行有效互動的同時,更著重于精準勘探世道人心的現(xiàn)實肌理,從而使作品在建立“這一個”世界模型的同時,擁有了某種對接生存現(xiàn)實的和生命價值的意味。
作品選讀
賽洛西賓25(節(jié)選)
文 / 大頭馬
00
這個故事聽上去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它恰恰就發(fā)生在你我生活的這個時代,二十一世紀,一個科學與文明的世紀,一個本不該出現(xiàn)任何神話傳說的世紀。為了讓你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個故事,我們不妨就把它放在中國好了。實際上這場隱秘的變局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初見端倪,到了五十年代開始則成為一場席卷全球的思想浪潮,從美國中部開始,向東橫跨大西洋,從歐洲里斯本入境延展至中東,向南跨越墨西哥跳開社會主義國家古巴,奇怪地在牙買加發(fā)酵,繼而流傳進了南美。后來有潦倒的歷史學家考證,這場思想實驗的侵襲路線和宗教的發(fā)展有著某種奇異的鏡像關(guān)系:它傳染的路線和基督教早期的發(fā)展路徑恰好是倒過來的。至于它是如何在亞洲的印度幾經(jīng)遷徙,繼而克服了國境線邁向緬甸又進入了中國,尚未有歷史資料給予明確的答案。我們只知道云南人在這方面做出了委實不小的貢獻。不過,這和我們要說的這個故事都沒什么關(guān)系。你甚至可以直接跳過這個開頭——
這個故事是關(guān)于一個普通的年輕人的,他大名傅廣義,他父親在地處中國長江以北某平原城市的一所科技大學工作——做的是門衛(wèi),準確地說是二系教學樓的保衛(wèi)工作。二系是該大學的物理系,可能正是因為這個,他父親才給他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傅廣義,廣義相對論的廣義。不過他很早就離開了家,小時候有算命先生說他要在北邊發(fā)展才能起大運,他大學畢業(yè)后確實一直待在北邊某一線城市工作,但這和算命先生的話沒什么關(guān)系,純粹是因為他當時的女朋友是北方人。他們感情甚篤,誰也離不開誰,他便順著女友的意思來了她的家鄉(xiāng)。
在此,我們不詳述傅廣義之前的生活。我們將從二〇一六年七月十四日這天開始講起,這一天世上并無大事發(fā)生,只是傅廣義的生活發(fā)生了一個劇烈的變化:他失去了他的女友方立秋。
方立秋沒有死,沒有失蹤,他們也沒有分手。實際上再有兩個月,他們就要結(jié)婚。他的失去也并非情感層面,他們感情依然很好,如同他們戀愛以來的這六年。他們并未像別的情感歷經(jīng)六年的情侶那樣,對彼此失去新鮮感,或由于生活消磨掉了對對方的愛。直到這一天,傅廣義都覺得他這輩子不可能再像愛方立秋那樣愛任何一個別的女孩,他不知道方立秋是不是也這么想的,但他覺得是。
方立秋學的是新聞傳播,畢業(yè)后先是在一家傳統(tǒng)媒體工作,后來隨著報業(yè)蕭條,又輾轉(zhuǎn)換了幾份工作,最近的一份工作是在某新媒體做編輯。雖然工作內(nèi)容挺無聊,不過她不是那種心思跳脫的人,這工作收入穩(wěn)定,報酬也還不賴,尤其是隨著這幾年新媒體的崛起——用時髦的話來說——他們公司通過創(chuàng)始人自己積攢的名聲獲得了大量導流,公司光靠廣告收入就可以獲得非常不錯的現(xiàn)金流。創(chuàng)始人之前也是做記者出身,靠寫為民請命的調(diào)查報道成為了思想界和傳媒界一位不容小覷的人物,后來轉(zhuǎn)型創(chuàng)業(yè)做CEO,也實屬摸準了新世紀的傳播渠道之變遷,趕上了這股風潮。他做老板之后尚葆有年輕時候的理想和熱情,所以對于公司內(nèi)一枚普通員工突然遞交的辭職報告雖有些驚訝,但也很快就批準了。
那份辭職報告非常簡短,是這么寫的:
我要辭職,我找到了我的使命,我要上天。
如果你也生活在這個年代的中國,你知道這聽起來頗像那幾年網(wǎng)絡(luò)流傳的某個熱帖所標榜的思潮,或者說,一種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中國瘋狂崛起的中產(chǎn)階級中間所鼓吹的新生活方式。這種新生活方式倡導人們從疲乏不堪、毫無意義、只為謀生的工作中出走,逃離一種世俗意義上成功體面的生活,逃離無限膨脹的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在當時,這是中國最大的三個城市,亦屬文化經(jīng)濟的主流之都),去過一種理想主義的生活,追逐某種遵從內(nèi)心的真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公司內(nèi)的其他同事對于方立秋的突然辭職也并未產(chǎn)生太多的想法,首先,在多數(shù)人眼里,她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同事,她在公司里并無關(guān)系特別親近的朋友,大家對她的了解也僅來自于工作上的交流和偶爾的一些聚會活動;其次,他們做的新媒體內(nèi)容偏人文主義情懷,總是那些和大眾相關(guān)又略高于大眾思想意識的東西,不是講一些世界各地的新鮮軼事,就是報道某個天賦異稟而顛沛流離的藝術(shù)家故事,在這里工作的人本身又都有些才能,經(jīng)常就能聽到某個同事辭職回家養(yǎng)豬之類的事情。與之相比,方立秋說自己要上天雖然是有些浪漫——浪漫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誰都不太清楚“上天”具體是要做什么,這聽上去更像一個笑話——但也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唯一的問題就是方立秋實在是太普通了,幾乎可以說是平庸,某些一直以來都自命不凡的同事不免心下揣測:她這么做就是為了出風頭吧?繼而又是慚愧又是嫉妒地參與了她的歡送宴會,碰杯時照常微笑鼓勵:“祝你成功。”
在旁人看來這不過是一次稍顯荒唐的離席,只有傅廣義知道事情不是這么回事。
他非常了解方立秋,他知道方立秋絕無可能是那種看了幾篇文章、聽了什么演講就頭腦一熱,想要從往日的生活中掙脫出來奔赴一種新生的人。方立秋是個非常平穩(wěn)的人,這平穩(wěn)不是說她理智,而是說她——這么說可能有些貶義——非常平凡。方立秋的平凡從他認識她起就深刻體會到了。她從小到大都不是什么冒尖的人,也不會出什么岔子,按部就班,老老實實。她雖然學的是新聞傳播,但從未有過什么新聞理想。她學這個完全就是因為分數(shù)線剛好夠,畢業(yè)了還好找工作,那會兒是媒體急速擴張的時候,做這個既不會很累,又足夠安穩(wěn)。而傅廣義之所以會愛上她,是因為他也同樣的平凡。
不過,傅廣義的平凡不是他與生俱來的,或者說,這是他有意造成的結(jié)果。這得說回到他的父親。傅廣義他爸雖然沒上過什么學,但他是個非常有追求有想法的人。他是農(nóng)民出身,家中貧困,讀完了小學就在家?guī)娃r(nóng),中國恢復高考制度時也曾滿懷憧憬地復習考試,但無奈落第。此后他憑借個人努力學習各種謀生本事,從村里走到了縣城,又從縣城走到了城市——雖然靠的是娶到了一位城里姑娘,說是城里姑娘,不過傅廣義他媽也就是紡織廠工人的女兒,此后女承父業(yè)也進了紡織廠,下崗熱潮來臨之際被買斷了工齡,這之后就在家賦閑做做修補衣服的小生意。傅廣義他爸本來已經(jīng)在城里靠著做水電工的手藝有了份吃飯的生計,后來不知是怎么回事,按他爸的說法是路過那所一流學府的時候“被上帝摸了摸腦袋”,硬是放下了原本的飯碗,進大學做了個門衛(wèi)。傅廣義他爸沒有宗教信仰,這話他一直不相信是他爸原創(chuàng)的。他爸這門衛(wèi)做得不安分,有閑暇時間就在各個教室亂轉(zhuǎn),數(shù)學物理化學樣樣都去蹭一些聽。尤其癡迷上了物理。“這是一門科學。”他爸會在他媽埋怨他不干正事時嚴肅地教育她。當然了,并沒有什么成果。一個小學文化的中年人,若是憑借在大學旁聽就能一下子變成科學家,當年也就不會高考落第了。諸君放心,我們的這個故事里沒有什么傳奇。
唯一的結(jié)果就是他爸把自己這份沒有實現(xiàn)的愿景落到了傅廣義身上,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后做一個不平凡的人,最好是一個科學家。這也實屬人之常情,不難理解。一九九五年傅廣義正在讀小學三年級,這一年他的人生中發(fā)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他在全校師生面前朗誦的時候尿了褲子,暗戀的女生后來再也沒和他說過話;第二件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到訪他爸工作的這所大學,不過他不是來自己做訪問的,他是陪同另一個人來的,張寶勝。
讀這個故事的讀者可能有些還太年輕,不知道張寶勝是什么人。這沒關(guān)系。在我們這個時代,他已經(jīng)被當作上世紀一個猖狂的騙子牢牢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他憑借精湛的演技和狡猾的頭腦,讓當時從上至下的全國百姓相信他是一個擁有特異功能的人。乃至錢學森這樣的科學界人士都對此深信不疑。錢學森陪同張寶勝來這所學校訪問,不是為了學術(shù),也不是為了演講,真正的主角是張寶勝,他是來這里進行一場特異功能表演的。
傅廣義他爸雖然沒在學校學到什么知識,但他學到了一個非常深刻的信念,什么是科學。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中國掀起了一股氣功、特異功能、武功等文化的熱潮,從社會名人至普通百姓,全都被這股熱潮裹挾其間。街頭巷尾都能看到男女老少擺著滑稽可笑的姿勢苦練氣功。傅廣義他爸非常憤慨,“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這當然不是他爸的原話,而是出自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阮籍之口,他爸只是恰好在《讀者文摘》上看到。他爸是極少數(shù)沒有受到這股氣功熱影響的人之一,這其實頗為了不起,即便在他工作的大學,也常能看見教授帶著學生不上課練功的情形,有時課上著上著,就能看到有老師雙目精光爆射,高聲叫道:“我終于找到炁啦!”
至于張寶勝的這次演出,傅廣義他爸自然是憤怒異常,在他拿著信封表演“嗅鼻認字”的時候,傅廣義他爸沖上去打了他一耳光,但很快就被人扭送下臺。當時大學的校長臉紅脖子粗大嚷:“保衛(wèi)!保衛(wèi)在哪兒?”完全不知道這個造反的人就是學校的保衛(wèi)。傅廣義他爸在下臺前高喊:“這人就是個騙子!”站在一旁的錢學森看了他一眼,“你是誰?”
“我是誰?我是一個科學工作者。”傅廣義他爸按捺住激動的情緒,平靜答。
這件事成了他們大學歷史上一段很快就被人忘記的小插曲,但卻成了傅廣義記憶中的一場不可磨滅的災難。待查明傅廣義他爸的真實身份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門衛(wèi)后,學校倒是沒有辭退這個有些瘋癲的門衛(wèi),只是“一個科學工作者”這樣的綽號冒了出來,成了那段時間校園里師生家屬之間常談的一個笑話。這件事傅廣義沒有機會看到經(jīng)過,但是從同學和同學家長那里陸續(xù)聽到了許多版本。這不是最讓他感到丟人的地方,讓他下定決心此生絕不按照父親的心愿生活的事情是,他爸查明了錢學森的成長和學術(shù)經(jīng)歷,拍拍他腦袋說:“這人不過是搞航天造火箭的,你以后還是應該學物理,這才是科學正道。”
傅廣義從此下定決心,此生要做一個普通人。
他沒學物理,沒學化學,沒學數(shù)學,而是學了金融。當然,也沒成為什么金融業(yè)的奇才,而是老老實實在一家保險公司做一份銷售工作。收入不上不下,同學中有人去了投行,有人去了咨詢公司,有人創(chuàng)業(yè),比他過得好的有不少,他不算最差,反正還湊合。他談不上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不討厭,對自己目前為止的生活挺滿意的。雖然錯過了房市的幾波機會,不過也在年初貸款買了套二居室,按照他和方立秋的收入水平,還款不是太大的壓力。他們本打算兩個月后領(lǐng)結(jié)婚證,直到二〇一六年七月十四日這一天——
............
全文首發(fā)于《收獲》2018年第4期